首页
|
繁體中文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人大网
|
中国政协网
|
新华网
|
人民网
|
中国新闻网
新闻
时政新闻
世侨新闻
国际新闻
华人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世侨
我看世侨
世侨基地
世侨影音
世界华人
社会公益
旅游天地
华人
海外传媒
华侨心声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华侨社团
侨领访谈
人文
人物风采
神州风采
文化艺术
书画摄影
综合
财经证券
法律法规
本网专稿
百市千县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本网专稿
> 正文
仙道贵生—洞天福地与生态环境保护
来源: 责任编辑: 时间:2017-05-23 10:02:29 【字体:
↑大
↓小
】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儒、释、道三位一体。其中,道家讲“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这和现在风靡全球的量子力学竟然有神秘契合。因为,量子力学在探讨宇宙的本源时,曾经有一个大胆假设:宇宙就是从“无”而来,而且,意识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这和老子所说的“先天地生”简直如出一辙。
英国李约瑟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不反对科学的神秘主义体系。”“中国文化技术中,哪里萌发了科学,哪里就会寻觅到道教的足迹。”这说明道教不仅在炼养术上是古科技的实践,而且还有许许多多与现代科学产生共鸣的理论。
那么,“道”究竟有哪些特性呢?老子讲,“道法自然”。究其实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价值观的根在老子那里。欧洲中世纪重农学说创始人魁奈在《自然法则》一书中曾说:“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但所有国家都忽视了这一点,只有中国例外”。受老子“生态智慧”价值取向影响,中国人形成了整体统一的宇宙观,以这种宇宙观观照世间万物,皆是有情、有义、有生命的体现。认识了这种法则和规律,即如庄子所说“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达到精神境界的至高无尚,便可在自然宇宙中“逍遥遨游”。
英国的赫胥黎说:“大家的生活、运气和幸福,确实取决于我们对于一场游戏规则的认识,它比起国际象棋的规则要困难复杂千万倍。古往今来世世代代都在玩这场游戏,每个男女都是他或她人生游戏中的两位棋手之一。棋盘便是这个世界,棋子便是宇宙万象,游戏规则便是我们所谓的自然法则。对面的棋手隐而不现,可是我们付出代价之后才认识到,对手决不忽略一着错棋,或是由于我们无知而放过我们半步。”西方也有对于自然法则的认识,只不过比我们晚了二千年。而且,他们对于自然法则的崇拜程度,远远比不上中国的先哲。
所以,只有敬畏自然,与世界和谐相处,人类才能真正完美发展自我。“法象天地,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取得“双赢”。本文拟从道教的洞天福地入手,分四个方面探讨道教对自然环境的理想崇拜。
一、思想:
洞天福地是对自然环境的崇拜,是道教自然观的哲学体现。
思想[Thought]∶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人因思想而伟大,人因思想而崇高。
洞天福地代表道教文化对修行环境的追求和向往,其宫观道场,就历史地位而言,也是一种追求不同环境层次的象征。道家认为地上的仙山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这构成了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道教徒还崇拜五镇海渎(天宝十载唐玄宗所封五山、四海、五河神王。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将其列《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时,各标以名称及所在地,五山即东南西北中五镇,除东镇沂山封东安王外,其余四镇均封公,如南镇会稽山永兴公,中镇霍山应圣公等,对于五河神王中的长江,淮河、黄河济水并分别表明祭祀时间),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等,中国五岳则包括在洞天之内。由此看出,古人给与自然环境分别以“拟人为仙”的方式敬畏祭拜,追求自然环境和谐的重要性产生的保护意识。
道士、真人、神仙是修行逐步上升的等级,而丛林(汉 班固 《西都赋》:“松柏仆,丛林摧。”佛、道修行均崇尚树木丛林)宫观、福地、洞天则是环境逐步变迁升级的等级,由此看出洞天福地是宗教引导人类追求的环境层次,也是中华文化注重敬畏自然、保护环境、追求环境层次的重要佐证。
另外,和道家的循环往复思想契合,即使丛林、宫观、福地、洞天逐步升级,也是循环往复。洞天同样离不开丛林,好的丛林当然别有洞天。这在《西游记》《封神演义》《水浒传》中都有描述。《水浒》第五十三回《戴宗二取公孙胜 李逵独劈罗真人》:“我想公孙胜是个学道的人,必然在个名山大川,洞天真境居住。”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家园观念同样是以自然环境做底子的,生态学Ecology一词本就是从希腊语词根“Oikos”(家园、住所意)演变而来。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的冬宫,由于地处市区,无法像他的夏宫那样遍植大树,或许仅仅是由于离不开树木的原因,竟把整个屋顶装修成绿色,远远望去,特别是从高处往下看,宛如一片森林。由此看来,在人类的精神殿堂,从来不缺乏大自然的位置,人类或许从一开始,就知道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人类的进化与发展是一个艰辛的历程,因为自然不仅是人类生息和繁衍的基础,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设置了灾害和毁灭的障碍。所以,从对大自然的畏惧开始逐步成为敬畏和顺应,久而久之便演变为一种普遍的祭祀文化。土地、星君、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山神、河神等都被人们神化而敬畏祭拜。逐步扩大到对人、动物及自然界万物,加以敬畏和祭拜,这种神化的敬畏和祭拜也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有效的对自然保护的方式,这就是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及表现的来源——道法自然的民间宗教思想。
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考察了中西文化之后,提出了一个着名论断。他认为,中国文化的理性主义是对世界的合理适应;西方文化的理性主义则是对世界的合理宰割。应该说,中国文化的自然价值取向,对当代的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是适应的,因而是合理的;西方文化的自然价值取向,对世界的宰割,特别是对大自然的宰割是确实的,因而是不合理的。英国当代生态学家爱德华·戈德史密斯把人类对大自然功利性的宰割称之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由于这场战争,“大自然在崩溃、在衰亡,其速度之快以至让这种趋势继续发展,自然界将很快失去供养人类生存的能力。”其中,韦伯所说的“中国文化”主要是指道家思想。
道教文化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根源,是文明古国的主要符号。推崇一种思想最有效且不朽的方式,往往是“神化”后的神仙崇拜,而神仙崇拜是建立在公众基础上的,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群众基础,经得起时间的磨砺和考验,并且达到“无为而治”。从统治约束的“律例”制约惩罚方式,也就是使人令行禁止的“不敢为”,到通过宗教教化及“果报”意识,产生使人从思想意识上辨别善恶,而“不想为”的“法”思想——是一种理念的提升。阳明心学提出人性发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至善至恶是良知,存善去恶是格物”与教化思想之目的有相同之处。
延伸到社会学,同样有这种自然崇拜的人文印记。关公(关羽,三国著名将领)“忠”、“信”、“义”、“勇”,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财神”化身。孙思邈、扁鹊因为悬壶济世、医术高明而被誉为药王,广泛供奉于宫观寺庙。岳飞、佘太君因其“忠”也被寺庙供奉。从自然环境来讲,山神、水神、土地神等,自然万物,神仙无所不在,神化之后形成敬畏的 “不想为”思想,最后达到顺应和保护的目的。“精神崇拜”使得人人可成仙,修来的神仙,不是生来的神仙,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且相容与其他宗教的一个特点。行为不朽而演变为思想,再教化人的行为,从而促使实现为人类文明上升的逻辑目标,是道教“道法自然”“万物和谐”的重要表现,“自然神化”是自然和谐的手段,这种道教“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一种环境保护的思想模式。
二、道行:
洞天福地是道家对自然顺应与包容的追求,是崇尚和谐社会哲学产生的重要基础。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这是人与环境关系的重要观点。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天地生育万物不是因为爱,毁灭万物也不是因为恨。不是因为你是人,上天就特别垂青你!这是道家“道法自然”的重要哲学思想。
而在儒家思想中,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战国荀况《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大:尊。天:生长万物的大自然。思:犹“幕”,寄希望。孰与:何如。物畜:把天当成物质看待。制:管制,控制。从:顺从。颂:歌颂。用:利用。这几句大意是:与其尊敬天而希望它赐以福泽,还不如把它当成物质看待而管制它;与其顺从天意而歌颂它,还不如对天生的物质加以控制而充分利用它。在荀子的宇宙观中,天只是自然存在的物质,人可以管制他。在儒家学者眼中,天地不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但是,道家认为,人在天的面前,人力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并不是战胜自然,人定胜天是一个极其荒谬的误解。
圣雄甘地说:“地球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地球满足不了人类的贪欲。”在人类追求更丰裕的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在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过程中,森林锐减、物种灭绝、沙漠蔓延、干旱频繁、水源污染、酸雨肆虐、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人类有史以来从未遭受过大自然这样无情的报复。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人类对大自然的每一个胜利,都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严酷的现实促使西方的有识之士把目光投向中国,投向中国以老子“生态智慧”价值取向为基准的传统文明。
道家认为,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在于体认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在于把握人在天地自然中的地位、作用和命运,在于完善人的心灵,也在于完善自然生命,更在于人与自然的持久和谐。如中国的天文学,目的在于体认天的客观规律,使人更好地适应之;农学则在于认识地理及四时的变化规律,人们适时地运用这个规律,使万物得以繁盛,这一方面丰富了自然生命,另一方面也为人类自身生命的丰富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至于中医学,更是把个人小宇宙和整体大宇宙相联系,调整人体与自然的错位,找到医治的方法,寻求养生之道。
养生最高的境界,当然是成仙得道。"洞天福地说"亦即"道教仙境学",是天仙与凡人之间环境的一种过渡,是一种对自然的真实向往,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洞天福地说"源于古代先民对"日、月、星、山、河、川"的崇拜观念,也就是对自然环境的崇拜,早期表现形态为《五岳真形图》。这种图形的画法,有点类似现代地图的分色标示法,黑者为山,赤者为水,黄者为洞天之口。在修道者看来,《五岳真形图》不仅是一幅地图,更是 "迎真达灵"的信物。佩带此信物,可以辟邪去灾,还能使修道者知晓灵山仙真之观舍、采药炼丹之名山。同时,对修道者也是一种警戒:天地万物都是有感情的生命体,一山一河,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尊严和神灵。善待万物,将会受到万物的迎拜和帮助。司马承祯入主王屋山修道期间,潜心研究唐以前的道教洞天福地说,同时仔细察究王屋山形山势、洞穴、涧水和四时风雨云气,完整地提出了天下"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并且编集成《天地宫府图》。
司马承祯在《天地宫府图》中,不但把所有洞天福地绘了图,而且列出了领治的仙人。其中洞天是由上天派遣上仙统治,福地则由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真仙得道之所。这些名山胜境大多是唐以前道教活动比较集中、比较活跃的地方。
洞天福地呈现的“天观、地观、与福观”。36洞天与36天罡星有着承天的呼应,道教传承认为洞天是仙人治之,这应该是道教的天观。72福地则对应72地煞星,地上修行的真人治之,这应是对应的地观。只有修行得道之道士才可以掌门洞天福地,这边是道教修行世界的成就标志,也是道教的幸福观。
按照道教的解释,洞天福地世界与我们所处的大天世界相似也具有各自的天地、日月、山川、草木等自然组成因素。由于洞天福地位于大天世界的空间中,因而它们与我们的世界就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例如世人有时误入洞天,洞天居民有时也造访人间。)同时又由于它们存在的相对隔绝性,洞天福地世界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时空构造。一般而言,洞天世界对世人是不敞开的,它们的存在具有很大的隐秘性。从功能方面看,除少数避世型洞天外,洞天福地可以视为道士在达到终极解脱目标前的修炼场所;从起源角度看,道教洞天福地理论的产生与形成应与史前期及文明初期中国古代先民的山居习性有密切关系。从宇宙论、存在论的角度看,道教洞天福地理论反映了道士们观照天、地、人、物的独特视角,其中所隐含的天观、地观、人观、物观都是意味深长、发人深省的。它与我们通常看待存在、非存在、虚无、实体的看法都不相同,乃是以一种环环相套的圈层宇宙构成论为背景来解释天、地、人、物的存在形式。这与道教的根本道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洞天福地共108处,这些数字与诸多重合的玄妙与关联还有待研究。
《西游记》孙悟空会72变,猪八戒36变,总共是108变。
中国民间有36个传统的计谋,称为三十六计。
《水浒传》中108将,对应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
天坛祈年殿 三十六根柱,七十二连房则象征着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星。
金木水火土五行,正五边形的每个外角是72度。
底脚为72°的等腰三角形是黄金三角形。
佛教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佛教念珠有108颗。
佛教晨钟暮鼓108声。
明代学者朗瑛在《七修类稿》中的解释说:“扣一百八声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正得此数。”
还有一个说法:古代认为“9”是最具吉祥、极高之寓意,《易经》中把“九”列到第一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而“九”的12倍是“108”,所以108把次含义推向极致,人们频繁使用108这个数字把其寓意推向极致。
洞天福地之数字有更多的自然文化玄妙,这个姑且存疑,聊备一说,有待我们去研究。
三、德行:
天地是“道”,祭天拜地为“德”,“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尊重自然环境
道教的伦理道德最早源于太上之“道”,而“道”又是道教的最根本信仰,一切道经和教义都是由此而引申出来的。“道”和“德”是一个整体,“德”是“道”的具体表现形式。二者作为道教中的重要义理,往往在教内把“道”与“德”并称为“尊道贵德”。以“道”和“德”作为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面,两者是整体和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序文中说:“道之在我者,就是德。”《自然经》中说:“德者,得于道果。”《道德经》三十八章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则告诉我们具有“道德”的人,是遵循自然的本性而行事,不去追求世俗之所得与失,为他人做了许多善事,却不要求别人给以宣扬,表面上什麽也没有得到,其实这种行为已蕴含着高尚之德。
这种具有“道德”之人,为世间所付出的牺牲与奉献,完全是出自无为的,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即使做了许多好事善事,也像没有做过一样,这种行为反而会使人们在心目中所崇拜。与此相反,不具有“道德”之人,他一旦做了一点好事善事,就大事宣扬,其实这种人是别有用心,未能达到一种纯真的境界。
人们祭天拜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得到上天的恩赐,就是“德”,让自己成为有“德”之人。
泰山封禅是帝王祭祀天地之典型传承。泰山为五岳之首,位三十六洞天之列,源于夏商周的帝王“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道教洞天福地重要的宗教活动,也是源于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自己向自然祈福的最佳方式。同时,洞天福地也是道教环境保护的一种方式或者环境保护的另一种语言。
从天坛的祈年殿,地坛方泽坛,日坛朝日坛,月坛夕月台,先农坛等五坛,这些建筑都是从帝王所倡导的对自然环境的一种祈求和敬畏,“人法地、地法天。”人要尊重和服从大地的规律,大地才能生养万物和人类,大地要服从天的规律,四时为化,风调雨顺才能有大地的收成。古代没有现代发达的的工业,农业的收成基本靠天吃饭,这些自然(洞天福地)与人文(祭祀建筑)结合,充分体现的是“民以天为食”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之一。
四、环境:
传统“洞天福地”与现代“生态宫观”建设相得益彰,用信仰引导环境保护意识
宗教法器产生的声(磬、鼓)、光(灯、烛)、味(香)是一个交流心灵的桥梁和媒介,它兼顾了众生万物,是道教、佛教及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的传统用品,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里面蕴藏的众生平等之观念。健全之人可用三种方式构建一个相互联系的三维空间,实现人与神的心灵对话(祈祷、诵经)。失聪之人则可以通过味觉“香”与视觉“光”形成一个共有空间,进行一种心灵沟通。目盲之人则可以通过声音“磬”、味觉“香”形成一个共有空间,进行心灵交流等等。在道教文化里,多讲究众生平、万物有灵等。所以动物、植物等,都可以在这三种之中选择自己的“灵性”交流。声、光、味是以人为本,兼顾万物的博大的道教文化思想。
由此可知,上香敬神佛都是其味正,益智醒脑,三柱尺香表寸心;烧高香、烧大把香,会产生烟熏污染,不再益智,产生不敬,同样会冲撞神佛,产生不悦。
现代烧纸也不再是黄表草纸,逐步上升到油印品、仿真品,多带有污染环境的化学元素,焚烧时多感觉味道刺鼻,严重污染着环境,与道家洞天福地的追求背道而驰。而真正的信仰是注重黄表纸“黄”至颜色,黄色是阴阳之间的通关文书,其他物品是不会“通关”的,只会污染环境,产生浊气,令人受呛,神佛不悦。
生态宫观建设是世界宗教与环境基金会彭马田先生、清华大学何韵博士,樊光春教授,(参见宫观生态论[J]. 宗教学研究, 2005(3):29-34)倡导创办的,得到了宗教学者及宫观、道教信众中认可和支持。诸多道教宫观从信仰的角度给予支撑,以明确的宗教观点从根源上遏制香火“污染升级”的错误做法,从道观到洞天福地,形成广泛的对自然崇拜和追求思想和保护理念,实现道教的自身之善,实现对环境保护的宗教贡献。
道家的天人合一、天人相通的观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结构的重要一端。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存中,山林是文人士子最重要的精神家园。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已经溶入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成为后世文人一个挥之不去的梦影。高官巨贾也罢,文人骚客也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始终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向往。“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向来是传统士大夫向往的仙境。
宗善为教,在雾霾频现、持续南涝北旱、极端天气日益增多,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根植于中国的道教必将以其独特的文化和身份,挖掘论证自然历史演变,来引导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提升与天地共和谐的认知,创造更多的“洞天福地”人间仙境,保护环境,弘道立德,修身立业,以此为善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
(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 王长乐)
上一篇:
奥地利政府新内阁人选尘埃落定
下一篇:
无
新闻速递
才春四月聚洪力,中外和谐共乐平
中国青绿山水画院走进婺源
中国国际海洋摄影协会海南分会成立(图)
书画家马利 字势强雄 笔力飘逸
讴歌改革开放40周年
全国名家邀请展
热点新闻
更多+
仙道贵生—洞天福地与生态环境保护
奥地利政府新内阁人选尘埃落定
突破·世界新高度“太空跳伞”发布
青年女书画家刘霞
智慧城市深圳物联网平台发布会盛大举行
孙泳新院士应邀出席齐鲁书画研究院建院30
精彩回放
更多+
新疆书法家邢玉河书法艺术展在本溪
新疆书法家邢玉河书法艺术展在本溪开幕
迎新春当代书画艺术家作品联展在京
迎新春当代书画艺术家作品联展在京开幕
社会公益
更多+
关爱留守让爱回家 思源·生态公益慈善基金成立
10年前救火英雄迎来新婚 邀13名获救者见证幸福
重返芦山震灾区 一座座新村拔地而起
北京今起十条大街禁行电动自行车 警方先期劝离
北京300年泉眼古法开井 “皇帝嫔妃”祭拜龙王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反射面安装即将完成
27部门协作配合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加强资源统筹
爱心融化孤独 奥运冠军携手孤独症儿童健康长走
安徽千年古村落朱旺清明假期对“朱”姓游客免票
【华夏联通】——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 地址:北京市西二环南路58号财富西环大厦1203室 Fax:(86)010-63356110
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12 E-mail:hxuc@sina.com
京ICP备0603810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